拖拉机、发电机、恒温培养箱……谢俊华正在一遍遍地清点物资,“一共是148台套。”
谢俊华是中国援埃塞俄比亚第三期高级农业专家组的组长,他清点的正是中国政府向埃塞捐赠的农业设备。“这些设备不仅对我们专家组的工作至关重要,更能推动当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谢俊华激动地对周报君说道。
2019年8月16日,交接仪式在埃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交接仪式上,中国农业农村部正式向埃塞农业部捐赠了这批价值102.48万元的农业设备和物资。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谈践和埃塞农业部部长奥马尔•侯赛因出席了当天的设备物资交接仪式并分别代表中国政府和埃塞俄比亚政府在交接证书上签字。
谈践大使(右)和侯赛因部长(左)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在设备物资交接证书上签字。(谢俊华提供)
谈践大使表示,食物是生存的第一需要,生存权、发展权是人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发展农业,提高农业发展水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从而消除饥饿和贫困。中国和埃塞人民真诚分享农业发展技术和经验,提高埃塞农业自身发展能力,在粮食援助、农业职业教育、农业机械化、农业专家互访和农业产业投资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而这也正是谢俊华和第三期高级农业专家组全体专家的使命。
团结就是力量
2018年11月,由9名不同农业领域专家组成的专家组抵达埃塞首都,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农业援助任务。该项目是2009年中国政府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上宣布的中非技术合作项目之一。自2012年以来,这已是中国政府向埃塞派出的第三批高级农业专家。
“9名专家专业领域涵盖小麦、水稻、果树、蔬菜、棉花、食用菌、畜牧、水产和农业机械化等,虽然大家领域不尽相同,但是在工作中团结一致,相互支持和配合。我们就是希望能留下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这是谢俊华第二次参与援非工作,此前,他还参与过为期三年的FAO尼日利亚南南合作项目。
抵达埃塞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各位专家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了各种困难。由于埃塞官方语是阿姆哈拉语,英语交流还存在一定的困难,现场技术培训时必须依靠当地翻译否则无法进行,降低了工作效率。另外,由于亚的斯海拔较高,部分专业的试验示范点无法就近选点,如水稻专业和棉花专业,对试验示范点的管理造成了困难。还有通讯、交通等各方面的困难。在当地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专家组努力克服困难,按期完成各自的任务。
果树专家谢俊华进行技术指导。(谢俊华提供)
谢俊华作为果树专家,围绕埃塞俄比亚高原水果产业深入开展以苹果为主的调研、论证、规划和技术指导,推动与亚的斯大学技术学院合作建设“埃塞俄比亚国家高原水果研究发展中心”,从而整合埃塞高原水果生产技术研究资源,统筹规划埃塞高原水果区域布局,引入国外优质高原水果和先进生产管理技术,并为埃塞高原水果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水稻专家邓正锐开展水稻新品种引进栽培试验和技术示范,包括水稻育秧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畜牧专家朱振荣对埃塞俄比亚畜禽疫病发病区域和规律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开展了畜禽疫病防控技术培训。蔬菜专家刘守云重点推广蔬菜大棚,开展包括播种、育苗、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采收以及包装在内的技术示范和培训。此外,还有小麦专家刘建军、棉花专家李荣彪、食用菌专家郑艾宝、水产专家李树涵、农机专家赵海志,他们都坚守在各自的岗位,按期完成任务。
然而,农业设备缺乏始终是困扰专家组的一大难题。经过专家组的申报和中国各政府部门的审批,设备终于抵达埃塞,在专家组协助下顺利完成清关、仓储和组装等一些列工作并投入使用。
谢俊华表示:“农机、食用菌和水产等部分专业对设备的要求较高,随着物资的顺利交接,这些困难都将得到很好的解决。”
现代化的农业
“农业专家进行技术示范离不开这些设备,提升当地农业生产效率更是需要这些设备。”据谢俊华介绍,拖拉机主要用于农机作业示范和培训;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锅主要用于食用菌菌种中心的菌种培养和示范教学培训;自动投饵机、颗粒饲料机等渔业设备主要用于水产专家的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汽油机水泵主要用于无灌溉条件下的作物栽培试验示范和培训;发电机主要用于无民用电区域的部分农机使用示范和多媒体培训教学。
除了技术示范,这些设备还将实实在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以拖拉机为例,使用拖拉机耕地的效率将比埃塞传统畜力耕地提高150倍。”谢俊华说道。
Alemu Degefa是Menagesha农场的生产经理,他在使用了汽油机水泵后表示, 这种水泵小巧便携,使用地点不受电力限制,以前无法灌溉的地块现在也摆脱了水源对耕作的影响,解决了蔬菜生产中的大问题。
“通过这些设备物资的使用示范和培训,将有助于提升当地农民对现代农业和农业机械化意义的认识。”谢俊华认为,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当地人可以切实享受到现代化农业的成果,有利于当地农业部门推广农业机械的应用,逐步实现埃塞粮食生产从自给自足向商品生产的转变,保障粮食安全。
农机专家赵海志进行农机作业技术指导。(谢俊华提供)
长远的意义
目前,这批设备主要存放于中国农业专家组的试验示范和培训点,由专家和当地农业部门共同使用。但是,在中国专家结束援助任务后这批设备如何维护,继续发挥作用呢?这是摆在专家组面前的一大问题。
设备的使用寿命取决于正确的使用方法、存放和日常的维护保养。谢俊华认为,如果捐赠这些设备物资是“授人以鱼”,那么,专家们更重要的任务就是充分利用好这些设备物资,对其使用者和管理者进行操作和保养技术方面的培训,和埃方技术人员一道做好技术示范、推广和培训工作,真正实现“授人以渔”,提高埃塞农业自主发展能力。
为此,专家组已完成畜牧技术培训204人次,小麦栽培管理技术培训45人次,其他各专业的现场培训工作正在陆续展开。据谢俊华介绍,整个专家组三年将完成集中现场培训不少于30次,三年总计培训不少于1410人次。培训内容和成果将提交埃方作为技术推广参考。
侯赛因部长对中国提供的农业援助与支持表示感谢,并表示埃塞将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发挥好援助设备物资在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两国农业合作。
援埃塞俄比亚第三期高级农业专家组全体专家合影。(谢俊华提供)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