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5日至10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图为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6日在第二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70年中国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分论坛的“共商共建共享与全球治理”专题研讨会上发表讲话。(中国网记者 栗卫斌摄)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期间,“70年中国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分论坛于5日至6日在上海举行。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出席分论坛,并在6日的“共商共建共享与全球治理”专题研讨会上发表题为《促进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讲话。全文如下:
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促进文化交流文明互鉴 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
——在“共商共建共享与全球治理”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
(2019年11月6日,上海)
中国外文局局长 杜占元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上午好!
当今世界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的变化,世界不确定不稳定不安定的因素增多。这些课题和难题,超越了传统的国家治理界限,也超出了当前国际体系的框架。与以往任何时候相比,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都更加成为时代所需、大势所趋。
在世界发展往何处去的十字路口,习近平主席以深邃的历史视野、深切的人文关怀,多次提出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呼吁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昨天的进博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念,为全球治理提供了重要指南。中国也以实际行动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总结了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多方面显著优势。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无疑都是我们推进全球治理的利好因素。
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迈向人类共同的美好未来,既需要政治、经济、科技的力量,更需要文化、文明的力量。“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倡导的文明交流互鉴观,是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中国主张的重要内容,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只有尊重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坚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新文明观,才能实现全球治理的共商共建共享。
全球治理已经成为国际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
历史发展、文明繁盛、人类进步,从来都离不开思想的指引。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更是需要全人类的共同智慧。在历史上,中西方的先贤们都曾对国家治理进行过深入的思考,形成了许多伟大的治国思想。中国的思想家孔子提倡德治,而西方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则是倡导法治。中国还有一个道家的思想家老子则提倡“无为而治”,他的名言“治大国若烹小鲜”,包含着深刻的哲学智慧。尽管中西方的先哲们对国家治理都有深刻的思考,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但他们都没有给我们留下完整的关于全球治理的思想和理论。这也是我们所面临的重大困境之一。
说到这里,我想特别提到中国传统治理理论中关于“天下”的概念。“天下”的概念,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中,很多时候既等同于“国家”,也等同于世界,从一定意义上就是国家与世界概念的混用。但正是这种独特的概念混用,似乎使中国传统的治国理论与全球治理理论之间找到了一些联系。中国人之所以把国家与天下混用,我认为,这种概念的混用并不是无意义的文字混淆,恰恰是反映了中国人把国家治理与天下治理紧密联系起来的独特思想方法,即认为国家与天下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是可以协调一致的。因此,中国历朝历代都高度重视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致力于建立和谐治理体系。我认为这样致力于和谐发展的治理观念对今天的全球治理来说仍是有借鉴意义的。这或许还是中国文明为什么几千年来成为唯一没有中断的古代文明的原因之一。在西方历史中,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基础上建立的“均势”理论,无疑对现代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是对解决人类面临的诸多挑战,如气候、环境及发展问题等,却是力不从心的,面临新的挑战。由此看来,我们从中西方古代思想中吸取精华、推动中西文化交流互鉴,仍然是我们思考全球治理时需要认真加以研究的课题。
我们还需要深化理念研究,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价值引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离不开价值观念的引领。各国秉承的全球治理理念,很多都植根于本国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比如,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民为邦本、和而不同、协和万邦、亲仁善邻、天下大同等思想精华,为中国的全球治理观提供了强大支撑。深化理论研究和文明互鉴,推动各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人类共同价值的理念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能够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有力的价值引领。全球治理的本质是共治,也就是要在多元包容的基础上,开展共商共建共享。因此,多边主义是全球治理必须坚持的核心理念。可以认为,多边主义是人类社会在探索全球治理中取得的重要思想成果,需要发扬光大,而不是把多边主义也作为霸权主义的工具箱,用完就可以随时扔掉。我们应当更有信心来维护多边主义的道义正当性和共同价值,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全球治理中,国际社会应更加重视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以提升全球治理的水平和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得以巨大的提升。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地球就显得越来越小、越来越脆弱了。人类将越来越多地面临气候、环境、生态等方面的极限挑战,成为影响人类生存的共同挑战。因此,全球治理必须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为人类的美好未来开辟更大的空间。这就需要我们在全球治理中树立“人类优先”的理念,这正是习近平主席在昨天的开幕式上倡导的重要理念,而不是搞“本国优先”,否则人类必将陷入更多的矛盾与冲突之中。
我们还需要深化智库交流,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不断探索新的机制。各国智库驱动着国际思想跳动的脉搏,引领着社会思潮前行的脚步,在破解全球发展谜题、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智库的国际交流越来越成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平台。我想特别说一下,当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无比的恩惠,但是科技双刃剑的事实并未改变,而且随着人类产业能力的大幅提升,任何科技,包括人工智能在内,其负面的作用一旦被误用放大,其后果会越来越严重,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而在现有的全球治理结构中,我们似乎还没有建立这方面的治理机制,这是一个值得全人类都需要认真关注的重大问题。与此同时,科学技术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人类智慧的共同结晶。国际社会应努力促进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建立有效的知识保护制度,为人类创造更多的福祉,而不为了自身的利益,把科学作为实现霸权的武器,阻碍科学思想的自由交流,破坏国际社会已经建立的科学研究的范式。我们倡导全球的智库专家学者通过举办学术会议、高端论坛和智库对话,打造国际智库机构、知名专家学者的沟通平台,用研究和探讨的丰硕成果,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智力支持。
当然,推动全球治理,更需要加强文明对话。我认为,民心相通是当前推动全球治理最基础、最有效的应对之策。全球治理是攸关各国利益和普通民众福祉的大事。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文明对话是国际社会最基础、最坚实、最持久的价值力量,可以为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打牢根基、注入动力。近年来,中国外文局发挥文化传播和人文交流传统优势,精心策划组织中法文明对话会、北京—东京论坛、中国—东盟媒体合作论坛、中土文化交流论坛等文化和媒体论坛,推动以外国人为主角讲述中国故事,努力以文明对话超越文明冲突,以合作共赢超越摩擦对抗,以共同努力超越共同挑战,促进中外民众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增进对全球治理体系的共同认知。中国外文局愿意与国际智库开展广泛合作,通过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和人际传播,以独特方式加深理解、扩大共识、增进友谊,广交朋友、深交朋友,夯实文明对话的人文基础,共同为传播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谢谢大家!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