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English FRANÇAIS
首页 >> 农业合作 >> 正文

水稻高产不是梦——中国农作物专家助力莫桑比克水稻产量大幅提升

《北京周报》记者 李菁  ·   2020-08-19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标签:中非农业合作;中国与非洲
打印
纠错

  12月的莫桑比克是当地一年中最热的时候,2019年12月25日,在莫桑比克农业研究院的水稻试验田里,30多位技术人员和农校实习生们头顶烈日,正在田间学习水稻育苗移栽的技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此前都没有栽插过水稻,有的人甚至对水稻种植一无所知,紧张和兴奋写在了每个人的脸上。被学员们围在中间的,正是在这里进行技术指导的中国农作物专家何昌永。

  在35度的高温下,何昌永一站就是5个小时,两天的培训结束后,他的脸、颈和腿部几乎全部晒伤了。“看着这些学员们真正学会了种植水稻,我从心底里高兴,这一切都值得,”何昌永开心地说到。他对周报君介绍,经过培训,这一批学员已经可以独当一面,承担了试验站100余亩水稻种植田的秧苗移栽工作。

何昌永(中)向莫桑比克技术人员传授水稻种植技术。

  何昌永不仅是一位有着近30年工作经验的农作物专家,同时也是中国援莫桑比克第三期高级农业专家组组长。

  他说:“我生于乡村,长于田野,从小就立志此生定要献身农业,让天下苍生无食之忧。” 1987年,何昌永以优异的成绩如愿进入北京农业大学(现为中国农业大学)学习。随着中国农业水平的不断发展,人民的温饱问题逐步得到了解决,何昌永在欣喜之余了解到在遥远的非洲大陆,还有不少人民面临着严重的粮食安全危机。于是,有着多年基层工作经验又具备较高英语水平的何昌永义无反顾投身于中非农业合作的事业中。

  他对记者说:“能参与到中非农业合作中,我的心中充满了自豪。虽然妻子和儿子非常支持我的工作,可每每想到无法陪伴在家人身边,心里还是非常愧疚。我只能尽可能多的和家人联系,弥补心中的遗憾。”

  自2004年起,何昌永先后前往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等多国开展中非农业合作项目工作。2018年12月27日,何昌永再次启程,和其他9名不同农业领域的专家抵达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开启了新的为期三年的农业合作项目。

  “粮食安全是非洲国家的头等大事,关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我希望我的知识和经验可以为莫桑比克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为当地实现粮食供应自给,余粮出口创汇,发展成为非洲大陆的‘粮仓’做一份贡献。”何昌永说到。

何昌永进行水稻育苗移栽现场培训。

 

发掘潜能

  初到莫桑比克,何昌永发现当地拥有超过90万公顷适于水稻种植的耕地,并且具备优越的自然条件,却仍存在粮食安全问题,这令他非常不解。于是,何昌永带领专家组就各农业领域展开了深入的调研。他发现,虽然莫桑比克拥有优质的土地资源,但全国实际水稻种植面积仅有约30万公顷,每公顷产量为1.3吨左右。

  何昌永说:“除了农田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之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缺乏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和掌握相关技术的人才,而这也正是我们此行的意义所在。”他认为,以目前当地的水稻生产条件,在短期内实现平均单产达到每公顷5吨并非难事。

  为了研究探索适合当地种植的水稻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何昌永在莫桑比克农业研究院Umbeluzi试验站开垦建立了1600平米的水稻示范田,并设置了品种对比示范田块和高产栽培技术示范田块。在分享中国水稻栽培技术的同时,何昌永还同当地水稻专家结合实际情况,共同研究制定了示范方案和生产环节管理办法,并组织了多次田间技术培训。经过中莫两国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示范田中的中国杂交水稻最高单产达到每公顷约11吨,当地品种Macassane实现单产每公顷超过10吨,是全国平均产量的6倍以上,创造了莫桑比克水稻高产纪录。

  何昌永说:“事实上,试验站新开垦的稻田的土壤理化性状并不是很理想,我们的产量仍有提升的空间。”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多年未有大面积水稻种植的Umbeluzi试验站水稻种植面积超过100亩,产量高于其它试验站水平30%以上。

  此外,何昌永还前往Chokwe、Saramanga和Marracune等多个水稻产区,对当地水稻协会和种植户进行指导,提供咨询服务,得到了当地农业官员和技术人员的一致好评。

  “何先生和他带领的中国农业专家组以友好和合作的精神,不仅和农业部合作司保持了友好的关系,还将这种精神很好地应用在了在莫桑农科院开展的各项工作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莫桑比克农业粮食安全部官员Daniel Maposse说到。

何昌永(左)和当地技术人员在示范田收获前采集样品。

 

可持续发展

  何昌永认为,只有真正把技术留下,培养更多的掌握先进农业技术的人才,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他带领专家组开展调研咨询共计210天,撰写调研报告和咨询建议23篇,其中4篇由何昌永个人完成。

  2020年6月,何昌永根据开展水稻示范时遇到的实际问题,编写了莫桑比克水稻高产实用技术手册。为了更准确地传递信息,切实帮助当地农户提高水稻种植技术,他努力通过查阅词典将手册翻译成了葡萄牙语。

  “我不敢相信您竟能用葡语写出一个信息量如此丰富、对我们极有价值的技术手册!”Umbeluzi试验站水稻部主任Cheila Klironomos Sequeira Martins女士说。她表示要尽可能帮助何昌永在语言方面修改完善技术手册,早日将手册惠及莫桑比克广大水稻种植农户。

  此外,根据莫桑比克实际需求,何昌永还带领专家组就农作物、畜牧、农产品加工、实验室兽医和临床兽医五大领域展开各类培训。截至2020年3月,专家组已开展现场培训、集中培训二十余期,培训当地农业官员和技术人员600余人,印发培训资料近800份。其中,何昌永个人就水稻实用技术培训200余人,已超额完成项目期内培训150人次的任务。

  何昌永说:“目前,我们在各领域农业生产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秉持着‘尊重、互信、合作、共享’和‘授人以渔’的理念开展各项工作,希望在当地建立有效的实用技术体系,真正推动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起未来的农业发展,何昌永认为,虽然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和建立健全农业产业体系在短期内难以完成,但其对农业发展至关重要,未来仍需依靠当地政府和人民以及中非农业合作项目的长期努力来实现。(图片均由何昌永提供)

微博关注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QQ空间
腾讯微博
Facebook
Twitter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