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本刊特稿

以沙棘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5-04-30 12:41:00 【关闭】 【打印】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一七团所在的广袤戈壁上,万亩沙棘林郁郁葱葱,金黄色的果实挂满枝头。在这里,一位青年用15年的坚守与奋斗,将一颗颗沙棘果实转化为乡村振兴的“金豆子”。他就是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纪委监委特约监察员、新疆塔城地区青联副主席、新疆一七零团丝路沙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军扬。他的故事不仅是时代青年成长的缩影,更是新时代中国青年投身乡村振兴、推动中外合作的生动写照。
 


王军扬在查看沙棘成熟时的产量

  扎根边疆:从志愿者到产业带头人

  2009年,王军扬大学毕业后,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来到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一七团。

  “作为兵团军垦人的后代,兵团精神一直融入我的血脉中。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希望学有所成之时,回到团场,像父辈们一样建设团场、戍卫边疆。”王军扬回忆道,“毕业后,我来到一七团。我深知,这个团场坐落于山地丘陵、荒漠戈壁之上,地处风头水尾,耕地稀缺,土壤贫瘠,没有大自然赋予的地理环境优势。但这一切都没有吓倒我,我愿意和同事们并肩作战,不遗余力地服务职工、建设团场。”

  刚到工作团场,看着眼前贫瘠的荒漠,他陷入思考:如何让这片土地变得生机勃勃,让大家都能走上富裕之路?渐渐地,在贫瘠的土地上,他看见了绿色的希望。荒凉的戈壁滩上,毅然生长着一种植物—沙棘。

  “每年四月到十一月,全团干部职工都要参加植树,种沙棘。这个地方土地里面全是石块,跟水泥地一样。我们当时就是用十字镐一镐一镐地凿开,然后再种下沙棘树苗。”王军扬回忆道。

  沙棘不仅为一七团这片荒凉的戈壁滩构筑了万亩生机勃勃的绿色屏障,也让王军扬找到了一条生态建设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特色之路。

  经过几年的摸索,他渐渐发现,沙棘不仅能改善生态环境,还能用于食品加工、药品制造等领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2012年起,王军扬担任六连党支部书记,推动实施蔬菜种植和沙棘产业发展。2018年,他组织成立了额敏县金福沙棘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企业+合作社+种植户”模式,当年帮助销售沙棘果846吨,销售额达540万元人民币。

  发展无止境,实践无止境,奋斗更无止境。为了延长一七团的沙棘产业链,2019年6月,王军扬与艾康沙棘共同成立了新疆一七零团丝路沙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丝路沙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投资了沙棘茶、沙棘原浆提取、沙棘果油分离、沙棘籽油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设备,陆续生产出沙棘果汁、沙棘原浆、沙棘全果冻干粉、沙棘籽油、沙棘果油等16种沙棘产品,在市场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也成为了国内最大的沙棘原料供应商之一。

  此后,2022年他在成都成立了品牌管理公司,这标志着一七团沙棘走出新疆,正式走向了全国市场,王军扬也成为了沙棘产业的领军人物。

  “与沙棘结缘的这些年,我倍感幸福,也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更加成熟。”王军扬开心地告诉记者。

  群体奋斗: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回望来时路,在茫茫戈壁沙漠中,王军扬带领众多青年一起用双手开垦出万亩生态屏障。“一个人致富很容易,但带领大家致富才是选择的初心。”他说。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大背景下,王军扬不仅自身努力奋斗,还带动了当地职工群众共同发展。在他的带动下,沙棘高标准示范园、高产田建设日益完善;沙棘育苗、测土配方施肥、采收机械化等技术逐渐成熟;职工群众科学规范种植、精细化管理的绿色高质量沙棘产业在一七团也初具规模。

  王军扬的沙棘产业也延伸到了其他地方。截至目前,沙棘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累计销售沙棘果2.6万吨,解决就业岗位上万人。职工人均收入也从2009年的6000元增长至2024年的14万元。

  从昔日的蛮荒之野、瀚海戈壁,到今日沙棘成林、披绿生金,王军扬打造“中国沙棘第一城”的追梦之旅也在如火如荼地推进。

  “当时我们团沙棘才刚刚发展出一点规模,育苗技术几乎为零,种植的沙棘苗都是从外地采购回来的,没有经济效益,所以职工的积极性很低,很多人都要出去打工。”专业对口的王军扬成为培育新品种团队的一员。经过不断尝试,王军扬和伙伴们终于成功选育出适宜一七团荒漠戈壁种植的沙棘品种—大果沙棘深秋红。

  新品种培育成功后,王军扬又挨家挨户走访职工群众,讲解新品种的优势、集中种植的前景,同时将自己了解的经济效益分析给大家,并推广沙棘硬枝扦插先进技术。在他的带领下,团场职工不仅完成了1.4万亩沙棘林的种植任务,还掌握了新的育苗技术,沙棘苗成活率超过90%。据了解,2016年至今,一七团累计出圃大果沙棘深秋红苗木2700万株,沙棘种植面积达5.2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大果沙棘集中连片种植基地之一。

  此外,他还组织成立新疆金福沙棘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全团90%的沙棘种植户成为社员,带领大家在2019年、2020年销售沙棘果5700余吨,社员人均收入突破7万元。

  谈起自己的选择,王军扬说,“我可以安于平凡,但我不甘于平庸。”从“卖原料”到“卖产品”再到“卖品牌”,一七团的沙棘特色农业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产业化发展之路。2023年,一七团荣获“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称号。截至目前,一七团已拥有沙棘种植专业合作社16家、注册公司8家,沙棘深加工及配套设施在建项目6个。

  “沙棘像兵团人的一种力量的图腾,顽强且坚韧。”王军扬满怀期待,待到沙棘漫山金果盈坡时,一定是万家幸福灯火明。


2024年4月,王军扬(右一)与员工们一起种植沙棘

  中外合作:拓展国际市场,推动生态农业发展

  2013年,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此指引下,王军扬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与国外企业合作。他成立的丝路沙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推出了“第九都护”系列产品,获得良好效益。借助时代的东风,推动沙棘产品实现了出口零突破,使一七团的沙棘进一步迈向国际市场。

  此外,王军扬还注重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与国外科研院所联合攻关,在沙棘种植、保鲜、提取工艺上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中外合作的目的是引入优质技术与国际管理经验,同时将本土优秀的农业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推动生态农业、绿色经济的协同发展。”他说。

  通过建立合作基地和示范项目,王军扬不仅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农业的现代化转型成果,更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样本。在探索国际市场进程中,他多次组织企业高层和科研团队赴海外交流考察,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并邀请国外专家来疆进行技术指导,加速企业自身的升级换代,推动了中外农业、科技、文化等多领域的深度融合。

  经过多年发展,王军扬创办的公司在大果沙棘新品种繁育、标准化种植园建设、机械化采收等领域达到了全国领先水平,实现了沙棘产品市场的内贸与外贸双轨发展。靠这份坚持,王军扬用5年时间带领丝路沙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为了全球沙棘原料最大的供应商之一,沙棘真正变成了职工增收致富的“金豆子”。

  从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到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王军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我深知,在服务职工群众的这条道路上,我还有许多要做的,还有许多没有做好的,我也深知,这条路,只会越走越艰难。但冲锋号已吹响,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就要肯奋斗、敢奋发。以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一定能够带领团场的职工群众更好地增收致富,让一七团的沙棘走向更广阔的舞台。”他说。

  对于王军扬而言,他始终没有动摇过的初心就是不遗余力地扎根基层,不遗余力地奉献基层,保持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本色。“扎根基层已经像沙棘一般成为我的一种精神引领。沙棘能够在残酷的气候环境中顽强地生存繁衍,这种神奇的力量,令人敬畏和仰望,值得每个人去学习。”他坚定地说。

  在遥远的边疆,王军扬是万千基层工作者的缩影。他们各自坚守着自己的岗位,默默奉献,用自己的青春力量书写着人生精彩,也为中国发展做出许多贡献。“可以安于平凡,但不甘于平庸”,这是他们无悔的青春誓言。 

 

 

分享到: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24 | 京ICP备10041721号-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68996373

Copyright © 1998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