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发布了2017年性侵儿童案例统计及儿童防性侵教育调查报告。多位代表、委员聚焦儿童保护问题,就推动相关法律和制度的完善。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和业界专家建议,应建立网络儿童色情和网络猥亵儿童的举报和处理机制,将儿童防性侵教育纳入常态化教学,公开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人信息并实施从业禁止,加强对未成年人社会监护制度建设,建立处理儿童性侵案件“一站式”询问机制,建立受性侵儿童事后救援机制。
上海闵行区检察院未检科科长杨珍介绍,上海闵行区已经对涉性侵害违法犯罪人员实施从业禁止,她表示,闵行区综合未保法、刑法、教师法等方面相关条文,秉持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探索建立限制禁止从业机制。“这项制度启动之后其实得到非常广泛的肯定,同时也有不同的声音,主要关于立法依据、会不会对违法犯罪人员人权存在侵权情况。” 杨珍说,但是从立法上看,也确实比较欠缺非常明确针对性侵未成年人、对儿童防性侵机制建设的依据,所以特别期待相关部门能够关注、解决。
对于法律依据问题,立法专家、阿里巴巴集团政策研究室主任朱卫国表示,上海闵行区的试点实际上有现有法律根据,比如说《刑法》中有规定从业禁止的规定。“假如某人已经被判决从业禁止了,这个犯罪是具有主观恶性的犯罪前科,在这种情况下,不聘任他当老师,是根据法律规定来操作的。但信息公开确实涉及到人权保护之间平衡问题,将来可以进行这方面的制度建设。”
全国律协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张雪梅表示,对性侵儿童犯罪分子实行性侵公开并进行从业禁止,现在浙江慈溪、上海闵行、江苏淮安等地,都有试行。“这项制度在全国推广非常有必要,也非常有可能。我们看到社会支持的声音非常高,这项制度在推广当中一定注意需要进一步完善。好的制度要有好的支持,比如这项制度可以引入专业社会评估,来评估什么情况下、哪些人要给予信息公开,从业禁止在什么期限内进行等。”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副主委胡卫表示,有性侵犯罪人员危险程度比一般违法犯罪人员更高,所以隔离时间更长,需要对他监管限制更多,这也是世界各国普适性做法,需要很好地借鉴、很好的学习。对于全面探索实施的难点,他认为,中国一方面地域非常广泛,又是呈现发达地区到不发达地区梯度发展的格局,“讲到底真正做到信息公开、真正筑起防火墙有难度,这也是法律法规逐步健全和逐步完善的过程,我认为至少在发达城市首先要做。”
“关于儿童性侵问题,包括家庭暴力、校园欺凌等,无论国务院和各个部委、地方都发布很多政策,但现有情况来看,这些政策落实不够。所以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来修订,一定使它成为真正有效、能够更有力执行的‘硬法’。”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说,“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也是培养国家建设领军人才和民族复兴的根基,所以保护儿童在战略高度上应该放得更多。”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科院副院长赵皖平表示,现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对侵害儿童的罪犯惩罚力度太弱,只有严刑峻法才能遏制侵害儿童的犯罪,否则犯罪者永远不会主动止步。“关于儿童性侵防范问题,在农村领域这方面难度更大,尤其是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特别是留守女童受到侵害的概率更高。我今年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修改方面,在儿童尤其农村女童方面,会提更多的建议。我也想通过这份努力,让更多孩子能够幸福成长。”赵皖平说。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