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其中就包括,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全国政协委员、农业部原副部长陈晓华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二场记者会上这样表示。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那么,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人才队伍不可或缺。
乡土人才又“缺”又“少”
2017年以来,江苏省东海县双店镇充分整合地方花卉产业资源创办鲜切花产业园,让“美丽产业”拉动乡村振兴。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人心,人口流动速度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才流向了城市,农村人才的缺口越来越大。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朱晶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乡土人才的现状是又“缺”又“少”:缺挖掘,人才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缺培育,目前乡土人才的培育和认定仍在起步阶段。
另外,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技推广人才数量少。“各类科技人员中,农业科技人员占比不足3%。而农业部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各类回乡创业人员约730万人,其中68%左右为农民工,约500万,仅占全国农村人口的1%。涉农大专校毕业生,大约只有10%回归农村从事相关工作。”朱晶代表说。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镇江丹徒区世业镇副镇长、先锋村党总支书记聂永平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描述了目前乡村人才短缺的现状:“针对长三角地区的农村基层,我进行过部分调查研究,发现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基本在3到4人,学历也基本为大专以下。他们对传统种植业情况较为掌握,但对现代高效农业技术知之甚少。”
聂永平坦言,目前乡镇农技人员普遍存在如下问题:年龄偏大、接受新知识新技术能力相对较差;新招录涉农专业人员不足,基层留不住人才;传统种养业技术人员比例偏高,全科农技人才稀缺。
如何吸引、留住乡土人才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
对此,朱晶代表认为,政府要从“培育、挖掘、扶持和激励”四个方面积极制定相关政策,并将之落到实处,形成长效机制,才能不断吸引外来农业人才、留住本土人才。她说:“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行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就必须提升农村教育水平,这是长远之计。”
谈到建立乡土人才管理的长效机制,聂永平与本刊记者分享了他带到今年两会上的建议。他表示,政府可尝试实施省、市、县级农技人员定期蹲点制,并与职称、职务晋升挂钩,通过上下联动,既充实和加强了基层农技队伍建设,又解决了部分农技人员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还可以探索实行基层农技人员动态管理、农技推广责任考核机制,逐步建立“总体稳定、优胜劣汰、人尽其才”的人员进、管、出新机制。地方政府还可以与涉农大专院校做好对接,从优秀毕业生中选拔一批热爱“三农”工作的大学生,造就一支“拿得起锄头、放得下书本、经得起基层考验”的乡土人才队伍。
黑龙江省宁安市东京城镇振兴村匯赢菌业有限公司种植吊袋木耳10 万余袋。
《人民日报》评论文章《让乡土人才“香”起来》把乡土人才的范围定义为农民企业家、回乡的大中专毕业生、农村中的种植高手、养殖能人和能工巧匠等。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党委书记、永钢集团常务副经理吴惠芳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还强调了乡村干部在乡土人才队伍中的重要意义,有知识、有活力、有技术的乡村干部对于引领乡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是必不可少的人力资源。
他说,永联村在培养和选用乡村干部上有三点要求,一是一心为民、扎根基层的思想素质要牢,二是敢于创新、谋求发展的劲头要足,三是廉洁自律、公道正派的作风要正。具备以上这三条素质,没有做不好的村干部。
与此同时,要从制度上约束村干部,将权力关进笼子,这样才能确保老百姓对村干部的信任。吴惠芳代表直言不讳:“人往高处走,高处有两个。一个是社会价值的高处,一个是经济效益的高处。只有做到二者统一,才能不断招揽人才、留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