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时事

他在4000米高原和牛粪“较劲”

2024-09-06 15:43:00 【关闭】 【打印】

  在雪域高原上,就有这样一批特殊的党员。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却因为同一个志愿——对口援藏,相聚在格桑花开的地方。 

上海市第十批对口援藏干部,日喀则市拉孜县委常务副书记、政府常务副县长宫爱如。 

  一副黑框眼镜,身姿笔挺,日喀则市拉孜县委常务副书记、政府常务副县长宫爱如说起话来乐呵呵的。 

  他在上海出生、读书、工作、成家,从没离开家乡超过3个月,参与援藏是他埋在心底20多年的一颗种子。 

  “刚毕业参加工作那会儿,听说单位有人去援藏了,我很羡慕,也想去。”多年后终于得到了这个机会。他要做的事情很多,想做的事情更多。 

  背靠上海的科技资源,宫爱如和团队不断实践“科技援藏”工作,他脑子活、会算账、看得远,相信在西藏发展新质生产力正当其时。以下是宫爱如的自述。 

  一堆牛粪至于吗 

  现在很多没来过西藏的人,还以为这里很落后。其实如今的西南边陲和其他东部城市真的没什么差别,牧区的藏族群众用智能手机、智能家电,和我们一样网上购物、点外卖! 

  西藏自治区能有这样的发展,离不开援藏政策的实施。 

  1984年,为发展西藏经济,全国性的援藏工程启动。1994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作出了中央各部门和15个省市“对口援藏、分片负责、定期轮换”的重大决策,开创了全国支援西藏的新局面。 

  我是20227月,随上海市第十批援藏队伍来到了日喀则市,和另外5名同事被分到拉孜县,组成了“上海援藏拉孜小组”,小组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搬村子”。 

  拉孜县有个吉角村,全村37户人家共143人,海拔4900米,是全县海拔最高的村庄。 

  我还记得刚到村子考察的时候,高原反应很严重。 

  后来了解到,村民患病率很高,一到冬季,用水用电都困难。说实话,我感到肩上的担子不轻。 

  但我们援藏干部过来不就是解决问题的吗!易地搬迁,搬迁地点的选择很重要。如果搬到县城的外围或者是乡里,改善有限,所以我们在拉孜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拿到了县核心地带的土地,相当于北京的二、三环,上海的人民广场周边。这里的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居民们的生活环境会有很大的改善。我们的搬迁计划很快获得了村民们的全票支持。 

位于日喀则市拉孜县的吉角村。 

  20231128日,我们交付了一期居住项目,今年2月全部村民完成入住。 

  搬迁过程中还有段小插曲。牧民习惯用牦牛的粪便当燃料,有的甚至在自家院子里砌牛粪墙,冬天把牛粪涂在房子表面防寒。新吉角村刚建成那会儿,老百姓还想用牛粪。 

  怎样改变这个习惯?我给他们算了两笔账,第一笔是经济账——把原先积攒的牛粪拉下来有运输成本,不如就地卖掉,收入刚好覆盖电费;第二笔是安全账——烧牛粪有很大的消防隐患,在新房子里砌牛粪墙整体也不美观。 

  算完账,我们就让老百姓自己充分讨论,经过几轮协商,最后大家一致同意放弃烧牛粪。 

  一堆牛粪至于吗?我是这样看的,这几年西藏的变化日新月异,硬件更新速度远远快过民众观念的转变速度,旧思想、旧习惯如果不及时调整,势必阻碍今后的快速发展。 

  对口援藏其实是相互成就 

  新吉角村建设还有二期、三期项目,拉孜小组不仅要让村民们住下来,还要展望社区的未来。目前,我们正在做小区的智能化改造,提升社区的安全性、便捷性、智能性和节能环保水平。 

  说到“科技援藏”,还有件值得我们拉孜小组骄傲的事情。日喀则是西藏粮仓,青稞产量很大,但农业生产效率一直提不上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科学的指导。 

  去年,我们安排了400万元资金,试点建设了一个覆盖5000亩耕地面积的青稞产业数字化管理平台。这个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天气情况,分析当前水土环境,测算播种、灌溉、收获时机,指导农牧民进行科学种植。 

  同时,系统还提供青稞市场交易服务、农业政策解读等。这些功能一部手机就能搞定,汉藏双语,“傻瓜式”操作。 

20245月,宫爱如(右二)和同事看望入住了新吉角村的村民。 

  今年3月,曲玛乡就在春耕时首次用上了青稞产业数字化系统,预计未来平均亩产增加10%-15%不成问题。 

  有人说,西藏从封建农奴制一下子跨越到新时代,“科技援藏”是否拔苗助长? 

  我认为恰恰相反,事实上整个西藏在信息化方面跟其他地区的差距很小,目前推广数字化改革正当其时,早几年可能基建跟不上,再晚就落后了。 

  “科技援藏”就是在造血,我们立足当下,着眼的是未来,人走茶不凉,想到这儿,我跟同事们都很激动,干劲十足。 

  对口援藏其实是相互成就。我是城市长大的孩子,没有农村工作经验,这次我补上了这一课。 

  我女儿还在上幼儿园,同学听说她爸爸到高原去了,都一个劲儿地夸她,她特别自豪。这两年我还更立体地了解了我们的国家,她不只有上海的繁华,还有西藏的磅礴和广阔。 

  我最近每周都要上舞蹈课,穿着藏式服装学这里的非遗舞蹈“堆谐”,等回去了,我想跳给上海的同事看。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10041721号-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68996373

Copyright © 1998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