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时事

跨越三十年的两封高原来信

2024-09-06 15:54:00 【关闭】 【打印】

  纸短情长。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信件承载着特殊的意义,它们不仅是文字的交流,更是时代的印记和情感的纽带。 

  1995年,浙江第一批援藏干部姜军的求助信如同石投湖面,激发起杭州人民涌向高原的爱心,最终促成了那曲杭州希望小学的建立。 

香茂乡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在阳光下快乐成长,30年前,杭州市民在一周内汇集了225万元善款,建起了当地第一批希望小学

  2024年,达扎旺堆作为那曲杭州希望小学的第一批学生,给当年那群“可爱的叔叔”写了一封信,传递高原儿女对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深深感恩。 

  从一封信、两地情筑起的那曲杭州希望小学,到现在与区外学校别无二致的香茂乡小学,正是30年间全国援藏工作和西藏变迁的一个缩影。 

  高原来信 

  “拍照时,我就站在第一排正中间。那天的情景,让我和30多位同学终生难忘:从此我们有新校舍了,再也不用忍受刺骨的寒风了。”摘自达扎旺堆的信。 

那曲第五幼儿园园长达扎旺堆曾是1996年那曲杭州希望小学建成时的第一批学生,如今的他在课堂上与孩子们分享来自杭州的爱

  今年4月,全国首批援藏干部、当年任那曲县常务副县长的姜军结束对西藏的回访,摇下车窗,再次挥手告别这片土地。人群中,达扎旺堆突然上前,握住姜军的手,将额头轻轻抵在他的手背。 

  这个至高的行礼,是尊敬,是送别,是祝福;是跨越30年被两封书信串起的记忆,在这一天,被重启,被表达,被延续。 

  在38岁的达扎旺堆记忆里,童年有两个镶着金边的日子:一是五年级的六一儿童节,父母特意从牧区来看他,为他带来一身蓝白相间的新衣服;另一个,斑驳相纸定格19969月初的一天,在学校旁路边疯玩时,他和同学们突然被格桑老师召回,因为一群“可爱的叔叔”马上要到来,“还要拍照片!”他们聚到一块镌刻着“那曲杭州希望小学”的石碑后,挥舞双手,畅意欢笑。 

  如今,已从事教育工作19年的达扎旺堆,是那曲市第五幼儿园党支部书记。今年3月底,当他在给孩子们准备一堂主旨为“爱”的主题演讲时,思索许久,孩时那个节日般的日子闪现眼前。 

  “心中有太多感激的话想说出来。”写完课件,达扎旺堆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给当年那群“可爱的叔叔”写一封信: 

  “起初,学校没有围墙,屋顶漏雨漏雪,教室窗户几乎没有玻璃,上课时冻得直哆嗦。因家庭经济困难,同学们身上穿的都比较单薄。搬进窗明几净的新校舍后,同学们都特别开心。” 

  他想告诉当年的叔叔,后来,学校的围墙砌得更好了,校舍更漂亮了;以学校为起点,他们的人生与家庭命运,都被改变。 

  为了那块丰碑 

  “我们期待着在世界屋脊上矗立起一座丰碑!”摘自姜军的信。 

  一百多年前,现代探险家出现在那曲,向着彩云消散的远方,沿着“只有野牦牛、野驴和羚羊踏出来的路”艰难跋涉。 

  在今天,不消一眨眼,光纤通信就将达扎旺堆的心意传达。但30年前,就像高原上迟迟不来的春天,寄出一封信,并不意味着会有回音。 

  1995810日,在那曲县委住宿楼昏黄的烛光下,姜军写下一封特殊的“家书”,给素昧平生的时任《杭州日报》总编舒士越。 

  那段日子,下乡的车轮轧过茫茫草原又扎进河水,一些数字深深地刻在姜军脑子里:那曲适龄儿童入学率只有22.5%,中青年文盲率高达75%;平均每1500平方公里内只有一所小学,读完三年级又有72%的孩子失学,重复父辈挥鞭牧羊的命运。 

  对这个初为人父的28岁年轻人来说,无数个时刻,他只能在想象中抱上一抱血脉相连的新生命,但眼下,有一种对更多孩子的责任充盈心胸。于是,他向“大后方”求援:“每个杭州人少吃一根棒冰,少抽一支烟,省下的钱可以建三四所希望小学……” 

  十余日后,姜军被一封加急电报惊醒,简短几行字传递了喜讯。 

  那年825日,姜军的信在《杭州日报》头版刊登,很快传遍整座杭城。几个月前深烙在人们心中的那场送别被唤醒,支援西藏的张力骤然迸发——每天都有大量怀揣现金的人涌进捐款点:一位在菜市场卖荷叶的小本生意人送来了3000元钱;一位不留名的妇女将丈夫去世的抚恤金塞进捐款箱;7岁小姑娘喻恺宁给姜军写信:“从今天qǐ(起)10天不吃棒冰,省下10元钱,为xi zàng(西藏)杭州希望小学买10块砖。”…… 

  一个星期内,56000多位市民、120多家企业捐助了225万元。 

  1996年下半年,4所希望小学相继在那曲落成,其中一所将“杭州”刻进校名。每所学校都是当地最漂亮的建筑。牧民兴高采烈,他们为孩子献上哈达,牵来家中的高头大马,把孩子送入学校。

 

学校几经更名,但“那曲杭州希望小学”永远嵌在了校园墙壁上

  当下,那曲适龄儿童入学率早已是100%,2023年高考上线率达95.56%。 

  从一封信、两地情筑起的那曲杭州希望小学,到现在与区外学校别无二致的香茂乡小学,正是30年间全国援藏工作和西藏变迁的一个缩影。 

  种子 

  “30年来,是你们的爱,为我们种下了‘希望和爱的种子’。让我们牧区的小孩,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也会把这份爱和温暖传递下去。”摘自达扎旺堆的信。 

  见字如面,信件传达思念与期盼;纸短情长,写信与回信的人,以光阴和人生作答。 

  就像牦牛群日暮时分总会记得家的方向,大学毕业,达扎旺堆没有留在外面的世界。像他一样重返家乡的同学是大多数。还有人回到曾就读的香茂乡小学任教,每天在那块“那曲杭州希望小学”的石碑旁,与又一届眼神晶亮、笑容纯真的孩子相伴。 

  2018年,达扎旺堆在那曲古露镇小学担任校长。他注意到一个叫罗布坚才的孩子,总把残缺的左手藏在裤兜,瑟缩着瘦小的身体。 

  “没有水就不成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达扎旺堆想,对这样的孩子,更该付出无私的爱。他带孩子们去拉萨,去游乐场、科技馆,看外面的世界;他鼓励罗布融入集体,即使大扫除,也安排他做一些摆桌椅板凳的活。 

  一学期后,达扎旺堆检查兴趣班,被一个唱得最好、声音最大的孩子吸引。一看,正是罗布,他用有缺陷的左手,使劲敲响非洲鼓。达扎旺堆禁不住热泪盈眶。 

  他将罗布的进步,归结为“爱的力量”。写信时,回望来时路,达扎旺堆恍然发现,自己的成长也正是被“爱”鼓舞:记忆里那间窗明几净的希望小学校舍,长久滋养着人生,这是他幸福感的来源,也让他甘愿把爱回馈“原点”。 

那曲小伙次仁加旦多次来杭学习自媒体运营经验,通过社交媒体分享美景美食,让家乡特产走出高原

  今朝,漫步在拉萨的北京中路,那曲的浙江中路、辽宁中路,日喀则的山东中路……每个路名,都汇聚了全国援藏的力量。30年间,援藏人前后接续,为西藏带去了另一种“高原反应”——2019年底,西藏摆脱被束缚了千百年的绝对贫困,对口援藏政策也从“输血式”帮扶转向“造血式”帮扶,“十三五”期间17个省市规划安排援藏项目达1260个,完成总投资200亿元…… 

    

   

分享到: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10041721号-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68996373

Copyright © 1998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