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欧关系水平持续提升的50年。1975年,中欧老一辈领导人审时度势,以非凡的政治魄力冲破冷战隔阂,做出双方建交的决定。2001年中欧建立全面伙伴关系,2003年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4年,习近平主席历史性首次访问欧盟总部,提出建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座桥梁,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今年新年伊始,习近平主席同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通电话,去年访欧时同法国总统马克龙、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了三方会晤,习主席同欧方领导人深入交流,就中欧关系发展达成重要共识,为双方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战略引领。中欧领导人会晤机制自1998年启动以来已举行24次会晤,双方还建立了战略、经贸、数字、环境与气候、人文五大高级别对话和70多个对话机制,为推动中欧关系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5年是中国同欧盟建交50周年,是中欧关系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节点
这是中欧务实合作蓬勃发展的50年。中欧互为主要贸易伙伴和投资对象,双方年度贸易额从建交时的24亿美元增长到2024年的7858亿美元,相互投资存量从几乎为零增长到近2600亿美元。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10万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227个城市,成为连接亚欧的黄金通道。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已完成第二批各175个地标产品清单公示,越来越多优质产品进入双方市场,走上百姓餐桌。双方在财政、金融、交通、海关、水利、新闻出版、卫生、司法等领域的合作富有成效,在数字经济、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合作稳步推进。中欧人文交流日益密切,双方共同举办中欧文化年、旅游年,中国单方面免签政策已惠及24个欧盟成员国。熊猫、哪吒、《黑神话:悟空》……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元素走进欧洲民众视野,在双方人民之间架起心与心的沟通桥梁。
这是中欧携手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50年。中欧是推动多极化的两大力量,支持全球化的两大市场,倡导多样性的两大文明。中欧都坚持多边主义,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等多边平台开展合作,就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伊朗核问题等热点保持沟通。中欧都支持自由贸易,都主张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致力于推进世贸组织改革。中欧都抱持天下情怀,携手推动《巴黎协定》的达成和落实,在气候变化、人工智能等事关人类未来的重大问题上保持沟通协调,增进全人类福祉。
回顾历史,中欧关系并非总是一帆风顺,也曾经历风风雨雨,双方关系能够风雨过后见彩虹,关键是尊重各自人民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以史为鉴,才能更好走向未来。中欧关系50年发展历程带给我们四点重要启示:
最宝贵的经验是相互尊重。中华民族“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传统思想与欧盟“多元一体”的发展理念不谋而合。中欧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历史文化、发展水平不同,这些差异应是双方交流合作的动力,而不应成为对立对抗的理由或借口。中欧关系50年发展历程表明,只要双方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坦诚对话,就能推动合作、办成大事。
最强大的动力是互利共赢。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与欧洲一体化同频共振。经过50年的持续合作,中欧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局面。中欧务实合作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工业制造拓展到新兴科技,从传统贸易发展至联合制造,靠的是优势互补的内生驱动和互利共赢带来的获得感。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经贸分歧摩擦,反对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泛安全化,中欧务实合作将展现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最一致的共识是多边主义。中欧都是二战后国际秩序的缔造者和受益者,也是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推动者和维护者。中方始终认为欧洲是多极世界中的重要一极,支持欧洲一体化和欧盟战略自主。从走出冷战阴霾到维护联合国权威,从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到通过《未来契约》,从应对气候变化到抗击新冠疫情,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欧始终坚定选择多边主义,在全球治理中共同发挥引领作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作出中欧贡献。
最准确的定位是合作伙伴。中欧分处亚欧大陆两端,中欧之间不存在根本利害冲突,也没有地缘政治矛盾,共识远大于分歧,合作远大于竞争,是相互成就的伙伴而非零和博弈的对手,更不是敌人。中欧关系的发展历程表明,只要坚持做伙伴,就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国际形势越是严峻复杂,中欧越要秉持建交初心,加强战略沟通,增进战略互信,坚持伙伴关系定位。
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变乱交织的世界,中欧双方应从自身根本利益和世界前途命运出发,做出符合历史潮流的正确选择。中国对欧盟抱有信心,真诚希望欧盟也能成为中方可以信任的合作伙伴。我们真诚希望中欧双方携手努力,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行稳致远。
中欧要作对话合作的先行者。双方要以建交5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高层往来,进一步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共同办好庆祝建交50周年系列活动,以建设性沟通增信释疑、改善相互认知,把握好机遇,应对好挑战。
中欧要做开放发展的倡导者。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中国坚定致力于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向世界发出共享机遇、共同发展的真诚邀约。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作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受益者,我们没有理由让“去风险”变成“去机遇”、变成“去合作”。中欧应保持双向开放、维护产供链稳定,进一步发掘绿色、数字、科技、金融等领域合作潜力。中国欢迎欧洲继续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在共同发展繁荣的道路上并肩而行。
中欧要做多边主义的践行者。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中欧应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共同致力于在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框架内推动政治解决热点问题,携手应对气候变化、人工智能等全人类共同挑战,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国际公平正义。面对全球发展赤字,中欧可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门户”计划对接,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中欧要做文明互鉴的推动者。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呼吁各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中方愿同欧方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开展交流对话,在互学互鉴中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中方将进一步扩大免签国家范围,落实“3年1万,欧洲翻番”等倡议,同时我们也期待欧方与中方相向而行,进一步便利双方人员往来。中方愿同欧方共同努力,不断夯实中欧友好的民意基础,拉紧友谊纽带,为中欧关系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站在中欧关系新的起点上,我们相信中欧双方有能力也有智慧共同开辟中欧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共同开辟下一个值得期待的50年。
蔡 润 中国驻欧盟大使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