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有七色,交汇在一起,构成晴朗的天空;花叶有千彩,融合在天地,代表着世界上丰富的物种;文明有多样,交融互鉴,才有人类生机勃勃的未来。2019年5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发表的主旨演讲深刻阐释了文明如水,润物无声的力量,揭示了文明如花,丰富多彩的本质,勾画了文明如火,薪火相传、推陈出新的繁荣图景。
2019年5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
社会进步的动力
当今世界格局正经历深刻演变,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不安交替。此时此刻,中国、亚洲乃至世界向何处去,我们能创造人类怎样的未来,彼此相异的文明究竟是要对抗还是要对话,是走向冲突还是寻求合作,构成了我们共同的时代之问。
即使生而不同,长而有异,然而山水相连的地理,人文相亲的根脉,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亚洲人民不变的追求。心与心的沟通,美对美的欣赏,文明对文明的尊重交流与互鉴,随着丝绸之路、茶叶之路、香料之路等商路的展开,沟通连接起亚洲这个世界第一大洲最璀璨耀眼的文明网络。
亚洲拥有世界三分之一的陆地,居住着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六大分区,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亚洲有其三。各种各样的文明成果在这片包容的大陆上百花齐放,异彩纷呈。亚洲文明的源远流长与繁荣稳定的发展以事实反驳了“文明冲突论”的荒谬。试想一下,如果文明的冲突构成了历史的主流与动力,亚洲是如何成为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正是怀抱着对彼此信仰理念、制度体系的包容、尊重与欣赏,亚洲人民从蒙昧中创造、发展与交汇出悠久的文明历史。玄奘西行,佛教文化在他艰辛的传道中与当地文明交流融合,为佛教成为世界性的宗教做出了重要贡献。阿拉伯人将印度人发明的数字带到世界各地,经由欧洲人将其现代化,这种简洁方便的计数系统成为现代人学习、生活和交往中离不开的工具。“一带一路”建设在不到6年的时间里迅速成为了拉动经济全球化的新引擎。“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历史验证了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更需要在这条平等对话、交流互鉴、相互启迪的文明大道上坚定地走下去。
文明进步的必由之路
平等是人类进入现代文明社会的根本标志,是对人的价值最基本的肯定。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生而为人,即是平等,人所创造的文明,亦是如此。包容、欣赏、互鉴的前提必须以平等为本。任何自视高人一等,歧视、攻击甚至妄图消灭其他文明的做法不仅愚蠢,更是灾难性的。
平等不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平等的核心应该是尊重不同文明间的差异,进而欣赏与接纳这些差异。在“各美其美”的同时,更要“美人之美”,从而达到“美美与共”的境界。中华民族走到今日,历经沧桑变迁,都因其包容百川的浩瀚胸怀将无数波澜融合汇聚成浩浩荡荡的大潮,卓然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
从尊重欣赏到互鉴学习是一个质的飞跃,需要打破文化惯性,推倒文化壁垒,开放文化胸襟,从对自身文化的自觉到对他国文化的鉴赏,从故步自封的小圈子跳到文化交流互鉴、兼收并蓄的大天地。真正有自觉与自信的文明,既要勇于展示自身建设的成就与优势、坚定本民族的文化自信,也要积极吸收和借鉴他国的优秀成果,才能在不断的丰富与发展中由大国走向强国。
创新是任何文明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习近平主席深刻地指出,“任何一种文明都要与时偕行,不断吸纳时代精华。”历史奠基了我们的现在,唯有创新才能开创未来。横向的互鉴丰富了文明的样态,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是文明继续前进、不断繁荣的根本动能。
世界需要开放融通的亚洲
我们要建设“和平安宁”、“共同繁荣”、“开放融通”的亚洲。“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习近平主席铿锵有力地回答了亚洲向何处去、如何去的时代之问,体现了他对世界发展的深邃思考和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大国担当与国际责任。
和平安宁是一切美好生活的基础。人类社会一路走来,局部地区的冲突不安冲不散人类对和平与发展的向往与希望。只有各个国家,各种文明,摒弃傲慢与偏见,互尊互信、和睦相处,自觉肩负维护和平安宁的责任,才能实现和平的发展环境。
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亚洲的繁荣直接关系到全世界的繁荣,中国的繁荣又直接关系到全亚洲的繁荣。在当今开放融通的时代潮流之下,唯有以开放的勇气和姿态在世界经济的海洋中遨游,才能走向更广阔的未来。因此,世界需要一个开放融通的亚洲,亚洲需要一个开放融通的中国。为了人类更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和共赢的美好未来,亚洲各国必须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人是文明交流互鉴最好的载体。亚洲的和平、繁荣与融通的根本点是民心相通,文明互鉴,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通过深化人文交流互鉴,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从而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夏一璞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特约研究员 博士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