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视频中国

高原明珠的青绿契约——纳木错生态保护与牧民共富之路

2025-08-01 09:29:00 【关闭】 【打印】

  在海拔4718米的雪域之巅,被念青唐古拉山环抱的纳木错,不仅是世界最高的咸水湖,更是青藏高原难得的“生态方舟”。近年来,通过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实践,纳木错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

  从“乱丢”到“零排”

  清晨,达布村村民巴桑正在打包家里的垃圾。“以前随手就丢,现在大家都自觉分类,村子干净多了。”她边说边把打包好的垃圾放到村口的回收点。不一会儿,转运车便将这些垃圾送往县里的处理站。

  “以前我们游牧时,草场转移后,帐篷一拆,垃圾就丢在那儿。”达布村党总支书记达瓦多吉回忆道,“游客多了后,垃圾更多,草场也被压得乱七八糟。”

  2016年,一场环保督查成为转折点。当地政府实施“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机制,污水和垃圾实现“零排放”。达瓦多吉带着志愿者挨家挨户宣传环保知识,还定期组织全村大扫除。“现在没人乱扔垃圾了,大家还会主动清理湖岸沿线垃圾。”他笑着说。

  在纳木错景区工作的多吉,每天清晨都会组织同事一起环湖巡查。“以前游客自驾进来,露营乱丢垃圾。现在换成游客统一乘坐电动观光车,垃圾少多了。”他指着干净的湖岸说,“也减少了尾气排放和草场碾压。”

  2023年,纳木错成功创建“无废景区”,湖面重现湛蓝本色。

  沙地变绿洲

  “草场退化曾是我们的心病。”纳木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加措说,“我们迁走了纳木错核心区的商户和牧户,又人工修复沙化土地。”曾经沙化的草场,如今已是绿意盎然。“现在风沙小了,雨水多了,草长得特别好!”达瓦多吉兴奋地说。

  同时,科技也在助力当地生态保护。加措指着电脑上的数据说:“通过卫星遥感技术,我们能实时监测草场退化情况,连牦牛的活动都能用电子耳标追踪。”此外,西藏纳木错高寒湖泊与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建立,更是为湖泊生态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

  共享生态红利

  “以前住帐篷,冬天冷得受不了。”达瓦多吉指着统一改造的黑色藏式新房说,“现在的新房采用了防火防震的环保材质,没有地基和水泥,环保且牢固,再不怕风雪了。”

  随着生态改善,游客增多,牧民纷纷端上了生态旅游的“金饭碗”。“我在景区工作了8年,每月都有固定工资。”村民其美央宗笑着说。村里的合作社年收入超200万元人民币,人均年分红1000元以上。

  更让牧民欣喜的是野生动物的回归。“以前没见过黑颈鹤,现在它们常来湖边。”达瓦多吉望着远处飞翔的鸟儿感叹,“生态好了,生活才更好。”

  如今的纳木错,湖水清澈,草场丰美,牧民安居乐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赴“青绿之约”。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24 | 京ICP备10041721号-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68996373

Copyright © 1998 - 2024